首页 | 机构设置 | 上级文件 | 工作动态 | 银色书屋 | 忘年之交 | 理论研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记山西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退休教授靳生禾先生(张民省) 2019-05-20 03:42:5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记山西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退休教授靳生禾先生(张民省)

        2019年3月18日17时30分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山西大学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靳生禾教授因病于家中世,享年88岁。讣讯传来,山西大学“双关服务协会”的同学们十分悲痛,纷纷悼念。其中,一篇推送在“山大双关”公众号的文章《泪别靳生禾老师》,令受教过先生教诲的学子不胜惋惜,一副挽联“等闲暂别犹惊梦,此后何缘再晤言”,表达了同学们由衷的崇敬之情……

生于河北,效力三晋

        靳生禾教授,1932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宁晋县白侯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清贫的生活,让他早早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成熟。父母辛勤劳作的节奏,使他明白了自强不息的可贵。因家境贫寒在原籍的高中求学阶段就一边劳作、一边读书。他认为,宝贵的时间就应该拿来干最有意义的事情,而不能沉迷于幻想和享乐中。正是有这样异于常人、充满正能量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作风,让他一路走来,尽管艰辛,却始终坚持梦想,追梦到底!

        1950年,他不仅以自己勤奋苦练的知识积累,担任了河北省宁晋县的高级小学教师,而且还以自己良好的知识素养兼任了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但是,他并未就此停止学习的脚步,1953年又被山西大学中文系两年制专科班录取。他说:“我的想法是上大学,只要能上,哪怕是别人不愿意上的大学都可以。只要我有这个机会,不管是两年专科还是四年本科,我一定保证学好。”他坚信“哪个学校也出人才,哪个学校也出庸才,内在的因素才是决定性的。”因此,在校期间,他坚持做到了刻苦攻读不止,日日有所长进。

        1955年,靳生禾教授两年制专科学习结束,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母校的赏识,光荣留校在中文系任教。在山西太原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研究。他认为,“学历是几年的事情,求学是终身的事情”,因此,利用业余时间他又自学哲学,在其于“文革”中下放晋东南时期,仍然义务为当地教师辅导哲学知识。1960年后,他又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在繁忙的教学工作过程中,他坚持以“夜者日之余、冬者岁之余、阴雨者晴之余”的“三余”时间激励自己,“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他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以身示范,不遗余力地倾囊相授,“你们现在没有超过我,如果将来还是没有超过我,那就是我的问题。”

        1980年,因为学校的教学工作需要,靳生禾教授又开始主攻历史地理学。1982年,他在全国首开了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学课程,讲稿至今都是高等院校历史地理专业教材或攻读学位必读书。而他之所以对山西古战场发生兴趣并展开研究,源于1988年在西安举办的“中国先秦军事史学术研讨会”,当时有两位与会的将军谈起“山西有最多最典型的古战场,一直都没有得到挖掘,甚是可惜。”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从1988年开始,靳生禾教授就这样一边认真教学,一边深入图书馆翻阅、检索各种历史文献。在他的家中,我们曾经看到一摞摞宝贵的资料,记录着先生所说“山西境内曾发生过800多次战争,著名的有20多处,我给它们都编了号”。这些工作,为他在退休之后,用14年时间继续其古战场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专攻“战遗”,还原史实

        搜诸网络,关于靳生禾发现古战场的新闻连篇累牍。在2010年3月17日的黄河新闻网上有一则消息:“太原盆地兵家必争,晋阳千年有50次以上战争”,文章写到,“在山西,有这样一位年过七旬的老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退而不休,勇敢地奔赴古战场,14年间实地考察,苦心钻研,结出14项骄人成果。由他发掘出的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很快也让当地受益。……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历史军事地理研究第一人的靳生禾先生”(李尚鸿,《太原盆地兵家必争,晋阳千年有50次以上战争》)

        山西地处太行之西,关山险固,易守难攻,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战国起,这里发生过一系列的著名战役,构成了山西古代的重要事件一些搞地理学的人认为,沧海桑田,时过境迁,要想探求历史地理的真形原貌,恐怕只有钻故纸堆一条路但是,靳生禾教授认为,尽管由于历史的久远,地理的变迁,江河改道,丘陵下陷,城堡化为废墟,绿州变成荒漠,都是常有的事,甚至在古代曾经是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出现过辉煌的文明史的国家整个地消失了,给后人留下千古之谜。为此,自1988年至1992年间,他坚持全面系统地收集了各个历史时期约3000年来的山西战争史料,制成了上千张卡片,并从880余次兵争遍布省境的280余处的古战场中,筛选出战争规模大、历史影响深远的30余处,作为了自己勘察、研究的重点。

        冷兵器时代留下的古战场,历史文献记载虽然不少,或战场格局扑朔迷离,有的干脆失去本来面目,记不清战争发生时的确切位置。今天已经是断壁残垣,其艰险可以想象。如今钩沉鉴别,甚是艰辛。1992年,年逾花甲的靳生禾教授迎难而上,对古战场的研究改弦更辙,改换方法,一头扎进实地考察的研究视野。从1992年到2013年,在他退休后的20余年时间里,他与历史地理学者、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的谢鸿喜携手,用多视角结合的方法,先后对东周古雁门关遗址、晋阳古战场、高平战国长平之战遗址、黎城台壁之战遗址、芮城春秋战略重镇羁马古城、沁县春秋晋国宫城遗址、沁县战国阏与古战场遗址、稷山玉壁之战遗址、右玉唐静边军遗址等30个古战场进行了详细考察。其中有几个古战场,都是规模很大,对当时的社会演变有着深远影响,从而均被海内外誉为历史地理重大考古发现,《人民日报》、香港《天天日报》、美国《世界日报》、韩国《东方日报》等,都曾在显要位置报道过。

        如他们对晋阳古战场的考察和研究从2003年开始,历时两年多时间。据见诸报道的文字记录,靳生禾教授在考察和研究之后,高兴地“纠正了前人的一个失误,收获不小。”因为此前按史书记载,春秋晋四卿所战之晋阳城,就是董安于所建造的赵简子王城,它周长4里,1里见方,被后人称为大明城。而周长27里的城池只是西晋刘琨在大明城的基础上修补和加固而成。因为“要按古人所说的周长4里,是无法胜任敌人围困三年之久的。而且,按春秋战国时的通例,列国的都城大部分超过27里,所以说这也符合当时形势的 ”。

        考察古战场的艰辛,对于他这个离退休老人来讲,也是非比寻常。他说,“那年考察战国雁门关时,差点回不来了;到高平考察长平之战遗址,爬大粮山那天,我们早早就出发,至少走了80里路,只见了一个人,喝了一杯水,吃了一顿饭,又累又饿,晚上才下山,还迷了路,这类事情经常发生”。还有,他们发现的战国古雁门关遗址,就是当地人说的“铁裹门”山口。一提起那次经历,因为“当时经验不足,又没找向导,一条小道看上去不远,但是越爬越陡,竟找不到路了,最后是四脚着地,一点一点地挪。当时,山顶上风很大,如果稍不留神,就会掉下去,但他只能勇往直前地往前挪,成功地到达目的地。他的付出,换来了重大发现,让雁门关的历史增加了1000年,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一名关的价值。此后,代县政府出台了该遗址的保护规划,并开始积极招商引资进行修复。

        还有对长平之战这个中国古代最大的战役发生地的考察,他和谢鸿喜9次跑到晋东南做实地考察,首次揭开了它的历史全貌,并绘制出第一个完整、确切的长平之战地图。学术界认为,这是前无古人的历史军事地理研究成果,有利于中国历史文化旅游的开发。对此,高平政府十分重视,晋城市计划投资数亿元,修建长平之战纪念馆、尸骨坑保护大厅、战国城影视娱乐中心,打造长平古战场旅游品牌。

        功夫不负有心人。靳生禾教授锲而不舍的研究、考察,在他本该颐养天年的退休之年,却结得硕果累累,发表了《胡服骑射与华夏文化》《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考辨》《中国古地理文献中地方等第问题刍议》《“穆天子传”若干地理问题考辨》《评台版“郦学研究史”》等65篇论文,出版了《旅行家法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赵武灵王评传》《山西古战场》、点校本光绪《山西通志》(合作)、《长平之战》等9部专著,其中《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赵武灵王评传》《长平之战古战场考察报告》等著作,还获得了高校优秀教材奖、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和山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还发表了32篇小杂文在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古代战场遗址考察等方面的成果,至今仍处于全国军事历史地理研究的领先地位。

        靳生禾教授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但他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在离休之后,仍然老有所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受到了海内外学术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在本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中共中央组织部基于对靳生禾教授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能够数十年来严格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积极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肯定,2014年11月授予他“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烈士暮年,传道不已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做好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成长教育工作,是高校关工委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靳生禾教授的最近几年,除了踏遍三晋大地的古战场进行考察研究,就是把自己忙里偷闲的时间,献给了山西大学的“关心下一代”事业。2012年,靳生禾教授在山西大学关工委主任张志敏的影响和动员下,热情地投入山西大学关工委领导下的社团组织——“双关协会”(双关,即“关心下一代”与“关爱老一辈”,主要任务是协调和发挥青年大学生对高校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作用,坚持老年人与青年人互惠互助的服务理念,贯彻落实教育部关工委关心下一代的指导思想,弘扬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成为“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指导教师。

        山西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15级的一名在校生程正嵩同学,曾专门走访过靳生禾教授。他与靳先生第一次见面,就被靳老脸上的笑容和气质所感染。当该学生问他为什么离休后不好好享清福,还要自费从事这么危险的工作时,他回答“我是一名老党员了,而且我就在山西,我能做的事,为什么要留给别人再来做呢?”靳先生是在离休后才开始研究历史军事地理学,前后花费近20年时间才取得现在的成果。靳先生以年迈之身成为我国研究历史军事地理学第一人,可以说在野外考察相当辛苦,但是他却能笑着面对这一切,都被他归结于党员的责任意识。

        因为身体的原因,这些年靳生禾教授逐渐放下了手头的研究,参与到山西大学“双关”活动中,为同学们讲授他的事业进展、人生体会。按常理来说,靳先生退休后已经忙活了20年,也该休息休息了,但为什么还要来参加“双关”工作呢?他说,“一是因为自己身体不行了,参加野外考察会让家人与组织担心,二是因为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让年轻人少走弯路”。靳老师就是这么一位一直在默默付出,却又不求任何回报的老党员。有一次,在上级关工委来我校检查工作的一次座谈会上,靳生禾教授谈了自己的感受:“我们已经退(离)休了,不图名、不图利、不图位,图的是顺心,看重的是感情,我们和学校关工委的关系完全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情!”

        正是因为靳生禾教授对当的教育事业的这份感情和忘我的投入,使一茬茬曾与他结对的大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名2015级山西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刘芝佑同学写了一篇文章——《有一种友情叫“忘年交”》,记叙自己与靳生禾教授的交往和收获。她说,“初次见到靳生禾老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八十多岁的老师,精神矍铄身体硬朗,看到我们时眼睛里有明亮的光芒。”“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遇,很幸运,靳老师成为了我们双关关爱老一辈小组的对接老师。还有,2012年慕名与他对接的第一届同学是河北人,多年过后,这名叫张万辉的同学深情回忆,那一天“靳先生给我讲他的人生选择、讲他的治学经验、讲他的健身心得,我给他介绍家乡的变化、汇报当代青年人的思想观念、成长变化,看得出先生十分高兴……”。

        在每年山西大学关工委组织的座谈会上,好几届同学都动情地回忆,靳生禾教授每每讲课时,都会教导我们要有坚强的毅力。他时常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话:“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靳老师用一生践行了这段名言!他还常常教导年轻的大学生,“一辈子其实很短,可这辈子啊,也能如此绚丽多彩,把你的意志沉潜下来,把志气奋发起来,专注追求就会有所作为。”

        靳生禾教授有一句自说自话的“座右铭”——“在人生之旅中,智勇者坚持走盘山道,弱堕者苟于驴拉磨”。他曾一再告诉他身边的学子,“现在我们一些人总说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其实是自己没有抓紧”。他以身说教,讲自己是如何利用“三日”的时间进行阅读与工作,“这三日是哪三日呢?节日、假日、星期日。利用好这三日,一定会有所收获”。他还勉励学生,要拿出独创的精神,读书读透。要充分利用大学中的丰富资源,做出自己的成绩。同学们从靳生禾教授的谆谆教导中,获益良多:人要有理想、志向;待人待事,不急不躁,宠辱不惊;多读书,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等等。

 

      《易传》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自然的运转刚强劲健,君子就应像天一样为人处事,力求自我进步,刚毅坚卓,以身作则,发奋图强。靳生禾教授的一生,极好地诠释了这一名言。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我们应该以靳生禾教授为榜样,法上天刚健、运转不息之象,自强不息的精神,进德修业,永不停

 

靳生禾先生简介

       靳生禾1932-2019),男,河北省宁晋县白侯村人。195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留校任教,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大学文学院、黄土高原研究所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都学会理事、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1992年离休。

      靳生禾教授1982年开创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学课程,讲稿为高等院校史、地专业教材攻读学位必读书;从上世纪90年代初,靳老退而不休,勇敢地奔赴古战场,14年间实地考察,苦心钻研,取得14项骄人成果,被称为“中国历史军事地理研究第一人”。出版有《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旅行家法显》《赵武灵王评传》《山西古战场》等著作。他用多视角结合的方法,实地勘测发现了代县战国雁门关遗址、芮城春秋战略重镇羁马古城、沁县战国阏与古战场遗址、高平战国长平之战遗址、黎城台壁之战遗址、稷山玉壁之战遗址、沁县春秋晋国宫城遗址右玉唐静边军遗址、晋阳古战场等历史遗迹而且多被海内外学术界誉为历史地理研究的重大考古发现,为海内外舆论媒体《人民日报》、《天天日报》香港、《世界日报》美国、韩国《东方日报》韩国所介绍和关注



(2019-05-20)


山西大学关工委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山西大学网络中心技术支持